近期,受新型冠状病毒德尔塔变异株影响,国内多地相继发生聚集性疫情。根据市委市政府联防联控协调机制工作部署,进一步落实北京经开区新型冠状病毒防控指挥部“按照‘升级状态’运行机制开展疫情防控工作,高效应对此次疫情反弹,严防死守切实保卫区域安全”的工作要求,落实落细各项防控措施,北京经开区于8月12日正式印发《北京经开区产业园区与商务楼宇新型冠状病毒(德尔塔变异株)疫情防控工作指引》(以下简称“《工作指引》”),筑牢产业园区与商务楼宇疫情防控屏障,对园区楼宇疫情防控工作指引进行修订。
据介绍,《工作指引》适用于北京经开区各类产业园区、商务楼宇及存在出租情况的单位内的生产、经营、办公场所,坚持“人、物、场所、管理”同防同管,加强督导检查力度,切实做好园区楼宇疫情防控工作,维护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秩序。
《工作指引》明确四大责任:
包括各园区楼宇运营单位承担疫情防控的主体责任;
各园区楼宇运营单位做到防控“四个一”责任制落实(即:成立一个园区楼宇疫情防控小组,制定一套疫情防控工作方案,建立一套疫情应急处置预案,明确一套疫情报告制度);
各园区楼宇运营单位保障防控疫情所必须的物资、场所、人员与经费;
园区楼宇内发生疫情时,运营单位应配合分管部门做好疫情处置工作。
《工作指引》将园区和商务楼宇防疫工作分为6个方面:
严格入口管理
严格入口管理在严格入口管理方面,不仅要落实扫码、测温及防疫措施检查提醒工作,还要严禁中高风险地区返京人员、体温≥37.3℃人员进入,未携带智能手机人员须通过纸质登记进行信息留存。鼓励通过身份证识别等技术手段,提高人员信息采集核实效率。要求园区企业实行访客采取预约制,企业提前收集来访人员信息,向园区楼宇运营单位报备后方可放行。
严格人员管理
严格人员管理在严格人员管理方面,严格控制园区楼宇内人员密度,建议企业错峰上下班,督促企业减少会议频次,缩短会议时间。建立离(返)京人员双报告制度,入驻企业人员需要离京或拟从外地返京,均需提前向园区楼宇运营单位备案,并每日向分管部门报送信息。园区楼宇内企业应组织和督促本单位员工接种新冠病毒疫苗,确保“应接尽接”,新入职员工接种疫苗后方可上岗。进入园区后,要随时对员工健康状况进行登记。
严格场所管理
严格场所管理在严格场所管理方面,要求落实分区管理,园区楼宇运营单位要设置访客接待区,企业人员与预约访客只可在接待区内进行商务洽谈;每周对园区环境进行三次核酸检测,做到园区楼宇公共区域全覆盖。同时,做好园区的通风换气、清洁消毒频次,重视电梯、电梯按钮、自动扶梯扶手等经常接触部位的每日消毒工作,落实错时用餐,尽量分散就餐、减少交流。园区楼宇内的培训、健身、娱乐、医疗、美容、养生等场所应根据北京市防疫要求严格管理,定时对器械设备进行消毒。应设置废弃口罩专用垃圾桶、废弃饭盒专用垃圾桶,及时清运,避免二次污染。
严格物品管理
严格物品管理在严格物品管理方面,园区楼宇内企业涉及从境外或从中高风险地区采购原材料、设备、非冷链货品的,应逐批逐个进行物品检测和消杀,相关工作人员严格落实防护要求和健康监测。快递物品投递至投递柜中或放置指定区域,对物品存放区域实施防控管理。拒绝来自中高风险地区未经专业消毒的物品进入园区楼宇。
园区楼宇防疫管理
在园区楼宇防疫管理方面,要严格落实单位责任,运营单位、物业单位、入驻企业三方应明确各方防疫分工和防疫责任。要建立入驻企业动态台账,随时排查园区楼宇迁入迁出企业,准确、及时掌握企业和人员情况。要加强对特定人群的防疫培训和应急演练,对园区楼宇内保安、保洁等工作人员进行疫情监测、环境消杀、个人防护、应急响应等技术、能力的定期培训,确保规范、熟练操作。要加强日常防疫检查,运营单位要加强日常的防疫检查,重点检查园区楼宇出入口、公共区域及人员密集场所的防疫制度遵守和措施落实情况。
应急措施
应急措施在应急处置措施方面,要严格做好人员身体异常情况处理、密切接触者管理、场所消毒、停止生产经营和开展员工情绪管理等工作。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工作指引》明确,对拒不配合测温和登记工作的人员,企业返京人员因未报备、隐瞒行程引起疫情传播或者造成传播风险的,对发现入驻企业和人员违反防疫要求屡教不改且造成较大影响的,经调查核实后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