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群众办实事 | 北京经开区法庭夜间“云端”庭审为民服务
来源:北京亦庄 时间:2021.06.10

“被告发表答辩意见”

“原告是否同意被告的调解方案”

“当事人核对笔录无误后签字”

……

晚上7点30分

北京经开区法庭的

一间庭审室内

正在进行着一场

平常又不“寻常”的案件审理。

这是法庭为解决群众诉讼参与难问题,继推出“云模式”审案件后,持续优化便民措施,合理利用司法资源推出的又一项“加速度”便民措施——夜间“云端”庭审。

“双方是否同意调解?”当天晚上,在一起租赁合同纠纷案件庭审辩论结束后,承办法官霍志勇经审查认为案件事实基本清楚,便再次征询双方意见,争取通过调解来更好更快地化解矛盾纠纷。

△夜间“云端”庭审现场

据了解,该起案件起因于2009年,某餐饮公司曾分别向北京A、B两家公司承租两处相邻房屋,面积合计800平方米左右,后A、B两家公司因园区重新规划请求该餐饮公司腾退房屋并解除租赁合同,但未另行提供租赁房屋。该餐饮公司考虑搬迁可能带来的一系列损失,曾在庭前会议中表示不同意解除合同。后针对两起案件,承办法官多次与双方联系,并组织当事人对搬迁可能造成的损失进行庭外评估,明确赔偿范围。

正式开庭前,一方代理人联系法官表示白天不便到庭参加诉讼并提出了夜间法庭申请。为确保双方当事人能够到庭充分发表意见,尽快化解纠纷,降低当事人参与诉讼的时间成本,承办法官决定于晚间就上述两案开展夜间法庭工作。得益于庭前充分的准备工作,当晚,两案一件达成调解协议,另一件原告申请撤诉。

这是一场常见的庭审案件,但却也是北京经开区法庭夜间庭审的一个缩影 。仅当天晚上,北京经开区法庭就进行了3场夜间庭审、4次夜间问话,其中5起案件是以“云端审”形式办理的。

2021年,为积极落实“我为群众办实事”系列司法行动,北京经开区法庭推出了“一站式诉讼服务”“一站式多元解纷”等一系列便民利民举措,夜间法庭“云端审”便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

据北京经开区法庭庭长李宝才介绍,截至目前,法庭已开展夜间庭审203场,满足了辖区职住分离人群参与诉讼活动特定的时间需求。同时,借助视频庭审平台“北京云法庭”,充分发挥智慧法院建设成果。“2021年是建党百年历史时刻,法庭在不断的党史学习教育过程中,将学习成果转化为工作动力,实实在在解决民众所需,目前,已经初步形成了线上为主、线下为辅的‘夜间云法庭’新模式,在夜间‘不打烊’的基础上,进一步通过‘ 云端审’的方式打破了人民群众参与诉讼的空间限制,最大程度将线下资源架构到线上,既提高了信息化运用效果,也有效降低诉讼成本,为人民群众提供了更加便捷、充分的司法服务。”

END

本文转自北京亦庄


上一条
下一条